- 註冊時間
 - 2011-6-30 
 - 最後登錄
 - 2011-7-4 
 - 在線時間
 - 1 小時 
 - 閱讀權限
 - 10 
 - 積分
 - 0 
 - 帖子
 - 2 
 - 精華
 - 0 
 - UID
 - 448 
  
 
 
 
  
 | 
 
原文連結:一顆500元的貢丸-談業務員的貢獻額 
 
一般公司在衡量業務的業績時,都是依據他創造的毛利為基礎,扣掉應有管銷費用得到貢獻額,然後來計算業務的獎金。 
  
很多企業的習慣就是將銷售的金額減掉成本就得到毛利。 
 
這樣一個簡單的方法,大部分的情況下都對,從很直觀的角度來看,你替公司賺多少錢(毛利),扣掉管銷費用之後,  就可以來計算獎金。 
但是遇到一些特別的情況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了 
  
我們可以從一個實際的小故事來體會: 
 
某個擁有 GMP 優良食品標章的工廠 
在食品安全, 財務會計等 都已經上軌道 
某天在會議室裡,正在檢討成本的計算 
  
『因為食品的生產是每天都必須有清潔的動作,所以一天是一個循環 
依當天投入原料, 人工, 物料 以及工廠的製造費用, 
彙總為生產成本,含後分攤到每天生產的製成品(貢丸)數量, 這樣就可以得到 單位生產成本。』 
財務經理正解釋著生產成本的計算原則 
  
『會不會有一天, 因為原料或設備出問題,一整天的產出變得很少, 
結果造成很離譜的單價, 甚至可能每顆單價 500 元?』 
系統分析師, 總會多思考各種可能性 
  
財務經理趕緊解釋: 
『很少那麼離譜,畢竟工廠運作很穩定,但也偶爾會有單價要一百多元的貢丸, 
正常應該低於10元。』 
  
『一百多元的我不知道, 但我常常出貨後結算,毛利是負的,才知道那整批貢丸, 
居然是每顆單價80元?,我們出廠標準定價15元,當然是負毛利!我整個月的獎金都沒了!!』 
一個資深業務站起來抱怨 
  
『那情況應該很少。』 
  
『可是我獎金就沒了!』 
 
從這個例子就可以了解,公司使用過度簡化的模型,事實上某些狀況是會造成困擾。 
當然整個月獎金都沒了是比較極端的狀況,但是無論造成的落差有多少,對業務員的打擊都是很大的,是不公平的現象。 
實務上生產成本跟業務員其實是沒有關係的,所以業務員的貢獻率或獎金計算,和生產成本掛勾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現象,應該更深一層的以價值的角度來論斷才是客觀的標準。 |   
 
  
 |